2025-08-27 admin
主角是陈慧兰萌萌的叫做《阳台的绿萝》,这本的作者是享福小王倾心创作的一本豪门总裁类,内容主要讲述:一、晨露里的嫩芽清晨五点半,陈慧兰醒了。不是被闹钟叫醒的,是身体记了几十年的生物钟——从前当中学语文老师时,每天这个点要起来给早自习的学生煮粥,后来退休了,这钟点就再也改不过来。她坐起身,摸过床头的老花...
一、晨露里的嫩芽清晨五点半,陈慧兰醒了。
不是被闹钟叫醒的,是身体记了几十年的生物钟——从前当中学语文老师时,每天这个点要起来给早自习的学生煮粥,后来退休了,这钟点就再也改不过来。
她坐起身,摸过床头的老花镜戴上,窗外的天刚蒙蒙亮,像一块浸了水的蓝布,还没完全拧干。
蹑手蹑脚地下床,怕吵醒了谁似的——其实屋里就她一个人。
地板是去年新换的复合板,踩上去没什么声音。
她走到阳台门口,轻轻拉开玻璃门,一股带着湿气的风扑过来,混着绿萝的青气。
阳台上摆着三盆绿萝。
最大的那盆是五年前从小区老花匠老张那儿讨来的,当时就一小截藤,现在已经爬满了整个栏杆,叶片垂下来,快拖到楼下的空调外机了。
陈慧兰蹲下来,手指拂过一片叶子,晨露沾在指腹上,凉丝丝的。
她凑近了看,在最密的叶丛里,发现了个新抽的嫩芽,嫩***,蜷着,像个刚睡醒还没伸展开的小拳头。
“醒啦
”她对着嫩芽轻声说,像跟个孩子打招呼。
声音有点哑,她清了清嗓子,转身去厨房。
水壶接满自来水,放在灶上烧。
她从米缸里舀出一小碗米,淘洗干净,倒进砂锅——这砂锅还是女儿上大学时买的,说“妈你煮粥好喝,用这个更香”。
米下锅,加足量的水,开小火慢慢熬。
等水开的功夫,她又回阳台,拿了块软布,一片一片擦绿萝的叶子。
叶子上积了点灰,擦过之后,绿得更透亮了,阳光正慢慢爬过对面的楼顶,照在叶片上,把叶脉照得像画上去的纹路。
“今天好像比昨天更绿了点。”
她自言自语,想起去年冬天,这盆绿萝差点冻死。
那会儿她感冒发烧,在床上躺了三天,没顾上管它们。
等退烧了到阳台一看,叶子黄了大半,蔫蔫地垂着,像打了败仗的兵。
她心疼得不行,赶紧搬到暖气旁边,每天用温水擦叶子,浇点稀释的淘米水,过了半个月,居然又抽出新叶来。
老花匠老张来看了,拍着大腿说:“陈老师,你这绿萝跟你一样,皮实!”粥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响,冒起的热气把厨房的玻璃窗蒙上一层雾。
陈慧兰用抹布擦了擦玻璃,看见楼下的王大爷已经在遛狗了——那只棕色的泰迪,见了谁都摇尾巴。
她想起自己年轻时也养过狗,是女儿捡回来的流浪狗,叫“小黑”,陪了她们十二年。
小黑走的那年,女儿抱着她哭,说“妈,以后我不嫁人了,陪你”,现在女儿在上海定居,去年刚生了外孙,视频里小脸红扑扑的,跟女儿小时候一个样。
粥熬得差不多了,她盛出一小碗,放了点白糖,坐在餐桌旁慢慢喝。
粥很稠,米香混着锅巴的焦香,是她吃了一辈子的味道。
窗外的天彻底亮了,菜市场的方向传来隐约的喧闹声,夹杂着自行车的铃铛响。
她看了眼墙上的挂钟,六点四十,该去买菜了。
二、菜市场的老熟人陈慧兰拎着布袋出门时,七点刚过。
小区门口的早餐摊已经摆开了,卖油条的李师傅正用长筷子翻着油锅里的油条,金黄的油条在热油里鼓起泡,滋滋地响。
“陈老师,早啊!”李师傅抬头看见她,笑着打招呼。
“早,李师傅,今天油条炸得不错。”
她回了句,脚步没停——她早上不爱吃油条,嫌油腻。
从小区到菜市场要走十分钟,路过一个小公园。
公园里已经有不少人了:穿红衣服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,音乐放得震天响;几个老头坐在石凳上下象棋,吵吵嚷嚷的,像在吵架;还有个年轻姑娘在跑步,耳机线随着脚步晃悠。
陈慧兰沿着公园的石子路慢慢走,鞋底踩着圆滚滚的石子,有点硌脚,却舒服——老姐妹们说这是“足底**”。
菜市场在巷子深处,一进去就被各种气味裹住了:鱼腥气、肉腥味、蔬菜的土腥味,还有水果摊飘来的甜香。
陈慧兰不喜欢挤,专挑靠边的摊位走。
她先到卖青菜的张婶那儿,张婶的青菜是自家种的,带着露水,根上还沾着泥。
“陈老师,今天的上海青嫩得很,刚从地里拔的。”
张婶拿起一把青菜,叶子水灵灵的。
“要一把,再要两个西红柿。”
陈慧兰说。
张婶称好菜,放进她的布袋:“三块二,给三块就行。”
往前走两步,是卖豆腐的老李。
老李的豆腐摊在菜市场最里面,一个长木板搭的台子,摆着嫩豆腐、老豆腐、豆干、素鸡,都用白布盖着,透着豆香。
陈慧兰走到摊前时,老李正给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称豆腐脑。
“多加点糖,孩子上学费脑子。”
老李一边说,一边拿勺子往碗里舀糖。
小姑娘说了声“谢谢李爷爷”,端着碗跑了。
“李师傅,早。”
陈慧兰站在摊前,看着木板上的嫩豆腐——嫩豆腐颤巍巍的,像刚蒸好的鸡蛋羹。
“陈老师来啦!”老李转过身,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,“今天要点啥
嫩豆腐
”“嗯,来两块嫩豆腐,再要一块豆干。”
陈慧兰说。
老李用刀把豆腐划成方块,放在秤上称:“嫩豆腐两块五,豆干三块,一共五块五。”
他把豆腐装进塑料袋,又从旁边的盆里抓了把小葱,“送你的,刚从地里割的,拌豆腐吃。”
“又给葱,你这生意怎么做的
”陈慧兰笑着接过袋子,把钱递过去——五块五,她给了六块,“不用找了,下次多给点豆腐就行。”
老李摆摆手,硬把五毛钱塞回她手里:“陈老师你这就见外了,我儿子小时候,你还给他补过课呢!那小子现在在杭州开公司,上个月回来,还说要请你吃饭。”
陈慧兰想起老李的儿子,叫李明,小时候是个调皮捣蛋的主,上课总爱说话,成绩倒数。
有次开家长会,老李跟她道歉,说“陈老师,我没文化,管不了他”。
她后来每天放学后留李明在办公室,给他补课,顺便让他吃点自己带的点心。
李明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专,后来自己创业,听说现在做得不错。
“不用请吃饭,他好好过日子就行。”
陈慧兰说,“对了,你上次说他要结婚
”“是啊,下个月!”老李的眼睛亮起来,嗓门也大了,“女方是杭州的,老师,长得可俊了!到时候请你喝喜酒!”“一定去。”
陈慧兰笑着点头,心里替老李高兴。
她知道老李不容易,老伴走得早,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,摆摊卖豆腐供儿子上学,手上的老茧厚得像树皮。
买完豆腐,她又去买了块五花肉——中午打算做红烧肉,女儿视频时说想吃她做的红烧肉,虽然女儿吃不到,但自己做着,好像女儿就在身边似的。
卖肉的摊主认识她,切肉时特意多切了块肥瘦相间的:“陈老师,这块好,炖出来香。”
往回走的时候,布袋已经沉甸甸的了。
路过卖水果的摊位,她停下来,挑了串葡萄——青提,萌萌爱吃。
萌萌是三楼张女士的女儿,七岁,上一年级,扎着两个羊角辫,见了她就喊“陈奶奶”。
张女士在医院当护士,经常加班,有时候会把萌萌托付给她照看。
刚出菜市场,就听见有人喊:“陈奶奶!”陈慧兰回头,看见萌萌背着书包跑过来,羊角辫一甩一甩的。
“慢点跑,别摔着。”
陈慧兰赶紧迎上去,拉住萌萌的小手——手心里全是汗,还沾着点铅笔灰。
“妈妈今天上早班,让我自己去学校,我路过菜市场,就看见您啦!”萌萌仰着小脸,眼睛亮晶晶的,“陈奶奶,您买葡萄啦
青提!我最爱吃青提!”“知道你爱吃,给你买的。”
陈慧兰把葡萄从布袋里拿出来,用衣角擦了擦,递给萌萌一颗,“洗了才能吃,先拿着,到学校让老师帮你洗。”
萌萌把葡萄攥在手里,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:“谢谢陈奶奶!对了,我昨天画了幅画,放学给您看!”“好啊,我等着。”
陈慧兰看着萌萌跑进学校的背影,心里暖暖的——这孩子,像个小太阳,走到哪儿哪儿亮。
三、阳台上的小客人下午三点,陈慧兰正在书房整理旧教案,听见敲门声。
“陈奶奶,开门!”是萌萌的声音,带着点奶气的急促。
她赶紧放下手里的教案,跑去开门。
萌萌背着书包站在门口,额头上渗着汗,手里举着一张画:“陈奶奶,您看!我画的您家的绿萝!”画纸上用蜡笔涂着大片的绿色,叶子歪歪扭扭的,旁边画了个戴眼镜的老太太,头发是灰色的,手里拿着喷水壶——那是她自己。
“画得真好!”陈慧兰蹲下来,接过画仔细看,“这叶子上的露珠,是用白色蜡笔涂的
”“嗯!老师说这样像闪光!”萌萌得意地说,“陈奶奶,我能去看看绿萝吗
我想照着它再画一张。”
“当然能。”
陈慧兰牵着萌萌的手进了屋。
萌萌换了拖鞋,径直跑到阳台,趴在栏杆上看绿萝。
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身上,给她的头发镀了层金边。
“陈奶奶,它又长新叶子了!”萌萌指着最上面的嫩芽,“比昨天高了一点点!”“是啊,植物跟人一样,每天都在长。”
陈慧兰给萌萌倒了杯温水,“刚放学,喝点水,歇会儿。”
萌萌接过水杯,咕咚咕咚喝了半杯,然后从书包里掏出画纸和蜡笔,趴在小茶几上开始画。
“陈奶奶,您家的绿萝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啊
我妈妈养的绿萝,叶子都黄了。”
萌萌一边画一边问,蜡笔在纸上发出“沙沙”的声音。
“得用心待它。”
陈慧兰坐在旁边的沙发上,看着她画画,“每天看看它,叶子脏了就擦擦,水多了不行,少了也不行,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。”
“哦……”萌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“那我妈妈肯定是忘了照顾它,她天天加班,回家就睡觉。”
陈慧兰心里有点发酸。
张女士确实不容易,丈夫前年生病去世了,她一个人带萌萌,又要上班又要顾家,经常见她眼下带着青黑。
有次萌萌半夜发烧,张女士抱着孩子敲她的门,声音都抖了:“陈老师,您能帮我看下萌萌吗
我得去医院挂号……”那天晚上,她抱着萌萌在沙发上坐了一夜,给她喂水、量体温,直到天亮张女士才回来。
“你妈妈是护士,要照顾生病的人,很辛苦。”
陈慧兰轻轻摸了摸萌萌的头,“以后你帮妈妈照顾绿萝,好不好
每天给它浇点水,擦擦叶子。”
“好!”萌萌用力点头,“等我教会妈妈,我们家的绿萝也会长得跟陈奶奶家的一样高!”画了一会儿,萌萌的肚子“咕噜”叫了一声。
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陈奶奶,我饿了。”
“早给你准备好了。”
陈慧兰起身去厨房,从烤箱里拿出一盘小饼干——上午烤的,黄油味的,是萌萌最爱吃的。
饼干还带着点余温,萌萌拿起一块放进嘴里,眼睛眯成了一条缝:“好吃!比超市买的好吃!”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。”
陈慧兰递给她一杯牛奶,“配着牛奶吃,别噎着。”
萌萌一边吃饼干,一边跟陈慧兰说学校的事:“今天数学课,我得了小红花!老师说我算题算得快。”
“真棒。”
陈慧兰笑着说。
“还有,我们班转来一个新同学,叫王小明,他不爱说话,我把我的橡皮借给他了。”
“你做得对,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。”
“陈奶奶,您以前当老师的时候,也给学生发小红花吗
”萌萌抬起头问,眼睛里满是好奇。
陈慧兰愣了一下,想起自己的讲台。
那时候她教初中语文,班里有个叫林晓的女生,父母离异,跟着奶奶过,性格特别内向,上课从不举手发言。
有次她让学生写作文《我的妈妈》,林晓交上来的作文纸是空白的,只在最后写了一句“我没有妈妈”。
陈慧兰把林晓叫到办公室,没提作文的事,只是给她削了个苹果,说“老师小时候也没有妈妈,是奶奶带大的”。
那天林晓抱着她哭了很久,后来慢慢开朗起来,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。
现在林晓在深圳当记者,每年过年都会给她寄贺卡,说“陈老师,是您让我知道,有人会一直陪着我”。
“发。”
陈慧兰回过神,笑着对萌萌说,“不过我们那时候不叫小红花,叫‘进步奖’,谁上课认真听讲,作业写得好,就给谁发个小本子,上面盖个‘奖’字。”
“哇!”萌萌的眼睛更亮了,“那我要是生在您那个时候,肯定能得好多小本子!”“肯定能。”
陈慧兰摸了摸她的头,心里软软的——当老师真好,能看着那么多孩子长大,就像看着阳台上的绿萝,从一棵小苗,长成一片绿。
四、旧教案里的时光萌萌走后,陈慧兰把她的画贴在了冰箱上——就在女儿和外孙的照片旁边。
画纸上的绿萝歪歪扭扭的,却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劲儿,像极了萌萌自己。
她看着画笑了笑,转身回了书房。
书桌上还摊着那本旧教案,是她退休前最后一届学生的。
封面已经泛黄,边角磨得起了毛,上面用钢笔写着“九年级(3)班语文教案陈慧兰”,字迹娟秀,带着点墨水晕开的痕迹——那是有次下雨,她抱着教案往教室跑,被雨淋湿的。
她翻开教案,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笔记:课文的重点段落用红笔标出来,生字词旁边写着“易错”,还有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,她都提前写在了页边空白处。
翻到《背影》那一课,她看见自己写的备课笔记:“讲课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,让学生体会父亲的爱——上周给父亲打电话,他说‘家里一切都好,你别惦记’,其实他的腿还疼。”
父亲走了快二十年了,想起父亲送她上大学时的背影,她的眼睛还是有点湿。
教案里夹着一张泛黄的贺卡,是学生们毕业时送的。
上面用彩色水笔画着全班同学的头像,旁边写着:“亲爱的陈老师,谢谢您每天早自习给我们煮的粥,谢谢您在我们难过时给我们的拥抱,谢谢您教会我们‘爱’这个字。
我们永远爱您!”落款是“九年级(3)班全体同学”,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签名,有的字写得歪歪扭扭,有的还画了小笑脸。
她想起毕业那天,学生们抱着她哭,说“陈老师,我们不想毕业”。
班长王浩说“陈老师,以后我当作家,第一个给您寄书”,现在王浩真的成了作家,去年还出版了一本散文集,扉页上写着“献给我的陈老师”。
她把书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,没事就翻一翻,看那些熟悉的文字,好像又回到了教室,听见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。
教案的最后一页,夹着一张黑白照片。
照片上的她穿着蓝色的中山装,梳着齐耳短发,站在教室门口,身后是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的标语。
那是她刚参加工作时的照片,二十岁,眼睛亮亮的,充满了干劲。
那时候她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,条件很简陋,冬天没有暖气,她就抱着热水袋备课;夏天蚊子多,她点着蚊香改作业。
有次她发烧到39度,还是坚持去上课,学生们看她脸色不好,下课后偷偷给她买了退烧药,放在她的办公桌上,上面压着一张纸条:“老师,您辛苦了,我们会好好学习的。”
陈慧兰合上教案,轻轻叹了口气。
那些日子,苦是苦,却过得踏实。
现在她退休了,不用再备课、改作业,日子清闲了,心里却空落落的。
还好有绿萝,有萌萌,有菜市场的老熟人,日子才没那么寡淡。
她把教案放进书柜最底层的抽屉,里面还放着她的***、优秀教师奖状,还有学生们送的各种小礼物:手工做的纸鹤、画的画、写的贺卡……这些东西,她舍不得扔,就像舍不得扔掉那些闪闪发光的日子。
五、傍晚的萝卜包子傍晚六点,陈慧兰正在厨房准备晚饭——红烧肉炖土豆。
五花肉切成块,在锅里炒出油,加酱油、料酒、***,炒出糖色,再放进土豆块,加水没过肉,小火慢炖。
厨房里弥漫着肉香,馋得人直流口水。
突然听见敲门声,她以为是萌萌,擦了擦手跑去开门,门口站着的是张女士,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。
“陈老师,刚蒸的包子,给您送几个尝尝。”
张女士笑着说,脸上带着点疲惫——刚下夜班,白大褂还没来得及换。
“快进来坐。”
陈慧兰赶紧让她进屋,“萌萌呢
”“在楼下跟小朋友玩呢,我让她爸看着。”
张女士走进屋,把保温桶放在餐桌上,“萝卜馅的,您尝尝,看合不合胃口。”
陈慧兰打开保温桶,一股热气冒出来,里面是六个白白胖胖的包子,萝卜的清香混着肉香,闻着就好吃。
“你这孩子,总给我送东西。”
她拿出一个盘子,把包子夹出来,“快坐下歇歇,我给你倒杯水。”
“不了陈老师,我还得回去做饭呢。”
张女士摆摆手,“萌萌今天没给您添麻烦吧
”“添什么麻烦,孩子懂事着呢,还帮我画了幅画,贴冰箱上了。”
陈慧兰笑着说,“你看,就在那儿。”
张女士转头看见冰箱上的画,眼睛湿了:“这孩子,平时让她画张画给我,她都懒得动笔,给您画倒挺积极。”
“孩子跟我亲呗。”
陈慧兰递给她一杯水,“你也别太累了,萌萌爸呢
”“他今天加班,估计得晚点回来。”
张女士喝了口水,“陈老师,真谢谢您平时帮我照看萌萌,我这工作忙,有时候顾不上她……”“跟我客气啥。”
陈慧兰打断她,“我一个人在家也闷,萌萌来了,我还热闹点。
再说,这孩子多可爱,谁见了不喜欢。”
正说着,萌萌跑了进来,看见妈妈,扑上去抱住她的腿:“妈妈!你回来啦!”“慢点跑,一身汗。”
张女士蹲下来,给萌萌擦了擦汗,“跟陈奶奶说再见,我们回家吃饭了。”
“不要,我要在陈奶奶家吃!”萌萌噘着嘴说,“陈奶奶做了红烧肉,好香!”“你这孩子,怎么这么没礼貌。”
张女士有点不好意思。
“没事,就在这儿吃吧。”
陈慧兰笑着说,“我炖了一大锅,正愁吃不完呢。”
张女士推辞不过,只好留下。
陈慧兰又炒了个青菜,拍了个黄瓜,摆了满满一桌子。
萌萌坐在儿童椅上,拿着筷子夹红烧肉,吃得满嘴是油:“妈妈,陈奶奶做的红烧肉比你做的好吃!”“你这小叛徒。”
张女士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,“以后让陈奶奶当你妈妈好不好
”“好!”萌萌不假思索地说,然后又赶紧摆手,“不行,我有妈妈,陈奶奶当我奶奶!”陈慧兰和张女士都笑了,笑声在小小的客厅里回荡,像撒了一把糖,甜滋滋的。
吃完饭,张女士帮着收拾碗筷,陈慧兰拦不住:“陈老师,您歇着,我来。”
她一边洗碗,一边跟陈慧兰聊天:“我们科最近来了个实习生,小姑娘挺机灵,就是有点毛躁,昨天给病人扎针,扎了三次都没扎准,把病人惹生气了,哭着跑来找我。”
“新人都这样,多练练就好了。”
陈慧兰说,“你当年刚上班的时候,不也紧张吗
”张女士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您怎么知道
”“你忘了
有次你值夜班,萌萌发烧,你抱着她来敲我的门,手都抖了。”
陈慧兰说,“现在不也成了科室的骨干了
”张女士洗完碗,又跟陈慧兰聊了会儿萌萌的学习,才带着萌萌告辞。
“陈奶奶,明天我还来!”萌萌站在门口,使劲挥手。
“好,奶奶给你烤饼干。”
陈慧兰笑着说。
看着她们母女俩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,她心里暖暖的。
客厅里还留着包子的香味,她拿起一个包子,咬了一口,萝卜的脆甜混着肉的鲜美,是家的味道。
六、电话里的牵挂晚上八点,陈慧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——新闻联播刚结束,正在播天气预报。
她拿起手机,想给女儿打个电话。
手机是女儿去年给她买的智能手机,屏幕大,字也大,还特意给她设置了快捷键:按1是女儿,按2是女婿,按3是萌萌家。
她按了1,电话响了两声就接通了。
“妈,您还没睡呢
”女儿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。
原文链接:全文阳台的绿萝(陈慧兰萌萌)列表_全文阳台的绿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