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8-30 admin
采采蓼花,悠悠我心
——评黎采《采采蓼花》
评论:余良虎
《采采蓼花》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。作者借用朴实无华的蓼花抒发自己思乡情怀。文笔清秀含蓄,情感饱满。透过“一抹红颜,满屋清雅”,让人充分感受到“一抹乡愁”漫过心湖。那是一种久违的美丽邂逅。
蓼花,是一种平凡的野花。在作者笔下,蓼花却是如此之美。至于美到什么程度,作者巧妙地运用一个比喻让你读了会怦然心动。“于我而言,低头看见蓼花,是一种什么感觉呢?还真是说不清,我只能说,就像抬头就遇见彩虹一般美妙。”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,用不着华丽词藻去粉饰,美感从心底里由然而生。这应该叫“妙不可言”吧。
采蓼花一是为赏而采,二是为生活所需。作者黎采采蓼花完全是心中所爱。“没办法,谁叫我无可救药地迷恋蓼花呢?不过,我估计蓼花一点也不喜欢我。因为我一陷入迷恋,就会做出伤害蓼花的事——我采蓼花,采了又采,采上一大束,拿回家,泡在玻璃瓶中。一抹红颜,满屋清雅。我微笑地做着这一切,我简直陶醉了!蓼花呢,无可奈何地住进人的家,不情不愿地美给一家人看,当真是‘我见犹怜’,楚楚动人。”
这是为赏而采,而另一种采蓼花的场面让人为之动情。“我还看见,村里的玉姐、萍姐、敏姐,七婶、六婶、大婶以及侯婆婆、康婆婆、杨婆婆也在采蓼花。她们在乡村的各个角落采呀采,表情很模糊,动作快狠准。她们采蓼花时在想些什么呢?她们的脚步踩在了谁的心上?她们的身影温柔了谁的苍凉?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样美,美得朴素又高贵,美得低调又神秘。她们只是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采呀采,采了一束束蓼花,放在竹筐里,或是拿在手里,慢慢悠悠地往家走——她们就要大显身手,让蓼花去遇见柿子,酿造生活的甜味。她们,各采各花,各做各的泡柿子,各甜各家人。这甜,穿越时空,在一村一村人的唇齿间久久留着清甜。”
作者采用比兴手法,以吟咏蓼花作为起兴,引起对家乡人民的赞颂,这样写,使文章显得更形象,更含蓄。想必应该是作者写《采采蓼花》的落脚点吧。尽管文章最后罗列了许多赞颂蓼花的古诗词,那只不过是一种衬托罢了。
结合黎采在中国作家网发表的大量散文作品,从整体看,她是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作者。写作手法娴熟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语言干练,描写细腻,富于情致;善用比兴排比等手法,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。譬如《像早晨一样清白》《一夏倾村》《小城醒来》等等,这些作品都算是上乘之作。
作者具有敏锐的感受力
——评黎采《采采蓼花》
卢静
作者具有敏锐的感受力,文字真挚,行文从容而涵藏韵味,于细微处丝丝入扣,写得传神。“于我而言,低头看见蓼花,是一种什么感觉呢?还真是说不清,我只能说,就像抬头就遇见彩虹一般美妙。”这样的句子直击人的灵魂深处,一笔点醒全篇,并引起了读者的好奇。再如小花“像羞答答的眼波,如恍惚惚的幽梦。任你心似寒冰,也顿生缕缕温情。”撮人心魂,不乏高明,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,会遐想无尽。
文字之所以感人,因采撷于黎采心井的最深处,朴实纯洁甚至隐秘的情感。
娓娓道来的句子,不经意间,透露出她内心流动的炽热。生存与生存者,始终在她的视线上涌冒着。“秋天里,蓼花仿佛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热烈激荡的心,倾尽所有的灵气,乘风破浪般地,冲入红尘之中,化为朵朵红花,在秋风里摇曳,在秋雨里静默。”
打铁一般,蓼花久久嵌入她的生命脉络。像山野上一层层摊开的日光亦或风雨,作者用细腻的文笔,通过童年采撷中的长裙、头发、呼吸、欢欣、呼吸等等,刻划了蓼花如何熔入她的本真。而多年后再回首之笔,更上一层楼,她与蓼花有着深刻的默契“有些东西,一出声就碎裂了。有时,静默是最虔诚最质朴也最深刻的交流。”人世的变幻,使她感受颇深,花亦师,亦友,从容不迫的笔调,正来自于人生霜雪洗涤后的宠辱不惊。同时,一篇散文在陶冶情操中,隐约增广见闻是受欢迎的。作者处理得不错。“山有乔松,隰有游龙。”在接近文章开端处,作者写道,那根被古人叫做“游龙”的草,自《诗经》中走来,亭亭袅袅,缤纷了几千年的时光。这里不仅与文章临近尾声时,采来许多古诗写蓼花惊心动魄的神韵与悲喜,前后照应,通过几千年时光的纵深,为全文增加了历史文化的重量,而且关于蓼花的一切眷恋,同自身水乳交融,而“我”又终将溶于千年的生命之流,迂回萦绕中,一拈笔毫无僵硬之感,抬腕自如,若蜻蜓一点,使全文也水波一般灵动了。
这仅仅是一缕红。既然蓼花一点点涂了土地,蓼花上方的命运跌宕与生命暗香,也就淌入了更多的人生。村里的“玉姐、萍姐、敏姐,七婶、六婶、大婶以及侯婆婆、康婆婆、杨婆婆”采蓼花,为给柿子除苦涩增清甜。在作者一笔笔的细描下,村子里的女人们在物质匮乏的年月里,一缕缕红蓼般摇曳着,咽下无数艰辛,甘甜了全家老小。逐层蓄势之下,黎采对家乡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,自然喷薄而出:她们不晓得自己美得朴素又高贵,低调又神秘,只知采啊采……古人曾言,苜蓿一名怀风,时人或谓之光风,风在其间,常萧萧然,日照其花,有光采。过去的时间与现在之间的间隔是闪烁着强烈光辉的。作者遥忆婶子大娘们采蓼花,这击穿厚重岁月的力量,使上述劳动细节更具感染力,而作者一句句的追问,使一整幅乡村图景,绵绵不断潜入我的心底,而最终也将溶入千年的泥土脉动。
我读过黎采的一些作品,她颇有灵性,情感充沛,笔法已然娴熟,以女性的细腻呈上了《像早晨一样清白》《野有蔓草》《村语村色》等佳作。
黎采,采来了动人的蓼花。通观此篇,也许,材料的穿插运用,可以更灵活一点,使文章写出来更独到而新颖一些。
点击下方文字阅读原文
作家黎采:采采蓼花
原文链接:余良虎、卢静评黎采《采采蓼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