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黄石文坛]范国强的随笔《麻扶摇的战友》

 2021-12-08    admin  

我手头有两首书法藏头诗,是我原工作过的单位十五冶的一位忘年交郑重赠予我的。第一首写于一九九八年,第二首写于二零一八年,前后相隔二十年。诗中既表达了对我的期望,更展示了老者的才气。老者是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,名字叫章甲。

说到章甲,可能许多人都感到陌生。但说到麻扶摇,看过电视剧《跨过鸭绿江》的人大都很熟悉了,他就是那支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。章甲是麻扶摇的战友,当年麻扶摇曾在志愿军炮一师26团5连任指导员,而章甲则是5连的后任指导员。

关于这支战歌的创作过程,据章甲回忆,那是1950年6月,在朝鲜战争爆发、我国出兵的前夕,为了消除一部分人的恐美思想,部队加强了政治动员工作。军文工团演《反特故事》,团宣传队演《钢铁战士》,部队层层进行战斗动员,战士们的请战书如雪片似飞向营连首长,有的班的决心书上写着“保卫和平,保卫祖国,就是保卫家乡”的话语,有的战士在发言中更是响亮地喊出“打败美国狼”的口号。当时26团5连驻扎在安东(今丹东)四道沟,麻扶摇被战士们的求战决心所感动,当即写了这首诗歌式的决心书在全连大会上宣读,更将战士们的仇美、恨美、鄙美怒火一下子点燃了。后来新华社记者刘伯坚据此写了一则战地通讯,引用了这首诗歌。作曲家周巍峙看见后,灵感触发,立即谱上曲。这支战歌迅即被军内外广泛传唱,被誉名为《志愿军战歌》,不仅对整个部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士气作用,更成为了团结动员全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强大精神力量。章甲后来调任5连任指导员时,还特意将这支战歌作为连史教材,作为光荣革命传统代代相传。

时光如涛,时隔三十多年后,已转业到十五冶工会任办公室主任的章甲,当回忆起当年在朝鲜战场爬冰卧雪的战斗岁月,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。他将那段无比珍贵的战火中的青春写成了一组《军号在耳边回荡》的回忆文章,在当时的十五冶报上进行了连载。在章甲漫漫的人生征途上,他的军旅生涯仅占了不到六分之一光阴。但正是部队这座革命大熔炉,把他锤炼成了一名勇敢的战士;是志愿军这个“最可爱的人”群体,将他也培养成了一名“最可爱的人”。

从章甲这组文章里,我们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却可歌可泣的故事:

章甲所在的炮一师,是1945年在东北北满组建的。当时没有一门炮,全靠找炮。日本投降时,将很多重武器都毁坏了,有的缺胳膊少腿。四野的炮兵们没有被困难吓倒,他们走村串屯,发动老百姓提线索,钻草甸,走山沟,破冰探测,掀起找炮立功高潮,有的冒着零下二、三十度严寒在水下捞炮。身上手上被冰茬割破,鲜血直流。他们把一颗颗螺丝、一根根摇杆、一个个炮闩统统捡回来。然后请工人安装,好不容易拼凑成了一百多门大炮,装备了三个炮兵团,后来命名为“炮兵第一师”。到抗美援朝开始时,炮一师与炮二师、炮三师一起,是随同39军和40军主力最先入朝的炮兵部队。

刚进朝鲜,志愿军还处于隐蔽接敌状态,司令员彭德怀命令炮一师的26团和27团配属39军主力,力求歼灭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,这个师是华盛顿时代就建立的“元勋师”。章甲所在团白天隐蔽,晚上行军,16匹大马拉着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,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移动,150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一个多星期,方到达云山前线。战斗打响以后,两个团将数百发炮弹倾泻在美军阵地上。章甲当时在27团任青年干事,他被下派到连队与指导员车新一起做宣传工作,鼓动战士们“打好第一仗,为国争光”。这次战斗共歼灭“元勋师”1800多人,缴获飞机4架,击落1架,缴获坦克28辆,汽车176辆,各种火炮190门。

血战汉江时,炮一师配属38军,38军原扼守汉江南岸桥头阵地,孤军楔入敌阵,背水作战,伤亡很重,急盼炮火支援。总部命令重炮出动,但27团尚在三百里以外的铁原,团长决定先令九连破冰南下,章甲又被派到九连帮助指导员孙学进工作。这时春节刚过,气温骤降至零下30度,路滑人挤翻车不说,且有敌机昼夜空袭,加之部队急行军过度疲劳,粮食短缺。出铁原突遭空袭,过三八线又遇敌布雷区,进入南朝鲜时几乎断炊,人吃马料,马啃松树,但全连没有一个人叫苦。待抵近汉江北岸时,九连接到摧毁敌炮兵阵地的任务,他们穿山谷,绕山丘,100多名战士带40多匹战马,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,将近6吨重的大炮一门门地推到200米高的山顶。连长一声令下,顷刻60多发炮弹呼啸飞过汉江上空,落入敌炮阵地。为了摧毁纵深目标,孙指导员派章甲与四班长小梅,带上一门炮,再推前500米,进行抵近射击,章甲勇敢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。

原文链接:

本文版权:如无特别标注,本站文章均为原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