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9-05 admin
本报记者 侯艳宁
台湾的畅销书作家中,林清玄对内地读者产生过深刻影响,很多人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他的作品,在他清淡隽永的文思哲理中成长。林清玄新作《在云上》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,近日,在出版社的安排下,林清玄与著名女作家曹又方先到保定,为读者签名售书,并在河北大学举行了一场名为“逆风穿行,绝境飞行”的演讲,受到河大师生的热烈欢迎。昨天,林清玄、曹又方来到石家庄,上午接收记者专访,下午应河北省茶文化学会之邀,到赵州柏林禅寺演讲“平常茶非常道”,讲他个人对佛教、对茶文化的感悟。
林清玄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时候,穿一身深色中式服装,留一头长发,讲一口台湾普通话,柔软动听,颇有仙风道骨之气。这次是林清玄第一次到石家庄,记者对林清玄的采访围绕着他的人生经历、散文创作、爱情感悟展开。
■我的作品是心的延伸
记者:你在内地读者中有很深的影响力,能不能谈谈你创作的阶段历程。
林清玄:我的创作分三个时期,第一个是青少年时期,那个时候才华飞扬;三十岁进入第二个时期,是宗教人生的时期,吸收了大量的宗教思想;四十五岁是第三个时期,也是繁华落尽的时期,我把文学、宗教、思想汇聚一起,变成自由的和没有计划的创作。
记者:在不同的阶段你的表现是怎样的?
林清玄:我在年轻时代,有叛逆和不满的性情,总想改变世界,觉得自己很有才华,在行为上很酷。经过二三十年的成长,我明白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,你应该学会跟这个世界保持好的关系和对话,而不是抗拒这个世界,慢慢地进行了自我调整。五十岁以后,我能够放下很多,是比较自在的,在脸上的表现都是笑眯眯的。
有这样一句话:“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,有人正在楼上看你。”其实你怎样看世界跟你站的位置有关,通常我们年轻的时候是站在桥上,到三十岁就是站在楼上,到了四十岁就是站在山上,七八十岁可能就是云上。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关注现实的生活,关注社会小人物,大概跟我做过记者有关。后来慢慢发现,不仅要关注外面,还要关注自我,开发自我,培养思想和智慧。
你站在很高的境界就会看到世界很美。当然这种转变是慢慢发生的。作家在年轻的时候,会觉得你的手跟你的心你的眼睛很远,经过一些锻炼,你的手会接近你的心你的眼。我的作品是我的心的很好呈现,是感性的,在感性中有智慧,我的作品是我的心的延伸。
■不做道貌岸然的人
记者:有评价说你是台湾最多产的作家,而且非常年轻的时候已经拿遍了岛内所有的文学奖项。你的成功有什么秘诀?
林清玄:我很喜欢一句古诗:书到今生读已迟。就是说,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,都是上辈子的积累。我想我能够成为一名作家是因为积累过来的吧。事实上,在我的环境里面,我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,我家代代都是耕农,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,我非常想成为一名作家。小时候就开始写作,是慢慢累积过来的。
这种累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,我在年轻的时候办过写作班,教学生怎么写,30年过去了,我的学生已不写了,我仍在坚持。每天写一点,一个月以后回头看,会觉得在性情上有变化,这个慢慢地累积是快乐的过程。所以如果说放下笔还能快乐地活着,那就不要成为作家。
作家的书畅销或者说很多人看,是件好事情,但很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我。我很早的时候,就知道即使不畅销,我也会照走下去。曾经有一年,我在台湾拿到一亿台币的版税,这些也并没有影响我,我还是继续走我的路,生活还是很单纯。后来想我应该成立一个基金会,去帮助更多的人,在大陆这边也建立了小学。这些都是文学的副产品,我很庆幸我没有离开一开始的方向。
记者:现在的年轻人多把成功当作是挣多少钱,有多大名气和地位,可你曾经把这种成功比作是“装满钞票的铁盒”。
林清玄:我今年55岁,在跟我一起成长的朋友里面,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发展。有特别成功的,当然这是社会评价,他很有钱、有名、有影响力,每天西装领带。我从来不穿西装,我站在水果摊旁边时,会有人过来问我,哎,老板,木瓜多少钱?这种情况让我感到快乐和幸福。我并不羡慕那些很有钱有势的人。不幸的是,这个世界都是在向欲望前行。打开电视,看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,快乐幸福的很少,他们都是伪装的。
我自己也经过别人认为的成功,但在这个过程里面,我开始有所取舍。
记者:那你在取舍的时候有没有困惑过?
原文链接:来石讲禅、茶、人生、写作 林清玄:站在云上会看到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