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9-05 admin
本片改编自2012年印度震惊全球的“德里黑公交案”。
在那场案子里,一名23岁的少女在一辆行驶于德里黑夜的公交车上遭到惨无人道的轮奸。
事发之后,这座城市也硬生生多出了一个恶名 —— 强奸之都。
一个母亲的复仇
复仇,指代对仇人进行报复。
在复仇这个词义里的仇人并不存在正邪之分。
即便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依然会对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进行复仇。
而在《一个母亲的复仇》里,原本兢兢业业、细腻温柔的生物老师戴维基,因一桩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强奸案,而手刃逃过司法制裁的恶人。
相比复仇,戏子更愿意称之为是惩罚。
这类现实题材电影,自关注男女平权的《摔跤吧!爸爸》口碑票房双暴后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引进。
但现实真的因为电影改变了吗?
实际上愚昧的人依然愚昧,残缺的制度依然残缺。
而本片则直接调转了锋芒。
既然现实题材无用,那它干脆虚构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案。
不需经任何人的许可跟认同,笔直刺向罪犯的咽喉。
刚年满18岁的阿丽娅是个高中学生。
而她的母亲,确切的说是她的继母,正是她班上的生物老师。
课时,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同学正在给阿丽娅发色情短信。
他满脸窃笑,令人生厌。
戴维基,也就是生物老师,在发现混混对自己女儿的猥亵行为后。
愤怒地将他的手机扔出窗外。
阿丽娅感到羞愧难当,而混混也怨念颇深。
阿丽娅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,也因此给了她优渥的家庭环境。
她充满了青春期少女的任性与自傲。
对继母不屑一顾,只有对父亲才会显露出可爱的一面。
阿丽娅准备去参加一场热闹的派对。
为了让自己喜欢的男孩子注意到她,她精心打扮。
也如愿成了整个现场最为耀眼的存在。
阿丽娅美艳,混混正在窥探,他邀请阿丽娅共舞,但却被泼了一身冷水。
这个恼羞成怒的人,联合了自己的表哥跟朋友准备实施报复。
夜里12点30。
派对里人声鼎沸,派对外漆黑阴森。
阿丽娅独自一人,3个男人埋伏在旁。
确切的说是4个,那个本该遵守职务保障安全的保安也加入其中。
4个成年男性,阿丽娅根本无力抵抗,她被拖到车上,遭遇殴打跟羞辱。
最终尚存一息被丢弃在路边。
阿丽娅醒来后,本以为她的口供可以将4个犯人绳之于法。
但法庭以阿丽娅血液里含有酒精为由,将她的证词全部推翻。
最终因证据不足,4人当庭释放。
法庭恪守“宁愿放过一千,也不错杀一个”的准则。
即便明眼人都知道,阿丽娅能清楚的指出犯案的4人是谁就已经足以说明她意识清醒。
但法庭以证据至上,没人能用一句“我相信她”或是“明摆着”来断案。
施暴者得以从这个空子中逃脱,受害者却得不到一点安慰跟公道。
这部拥有着复仇快感的电影,抛出了第一个问题:司法正义的量尺是否该绝对理性。
阿丽娅因“轮奸案”被送到医院时。
母亲惊恐无望,一步步挪向病床。
眼泪止不住地流,虽掩着嘴怕哭出声,但还是无法阻止悲伤情绪的外溢。
坚信法庭能够还自己女儿一个公道的戴维基。
没等到犯人的处罚通知,反倒眼睁睁看着他们欢呼雀跃地离开。
她选择不再信任法庭跟警察。
痛苦万分的女儿把一切罪过都推给她——推给那个把混混手机扔出窗外的老师。
这与印度的社会遗留性问题不无关系。
在印度,女人更倾向于责怪自己或是责怪其它女人。
也就在戴维基最终决定对犯人实施复仇时。
便已经分不清,这是因为对自己的愧疚还是对女儿不公待遇的愤怒。
在印度的法律体制下,女性一直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。
如果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那么印度女性最终一定会以某种形式来谋求自己应有的权益。
这里就抛出了第二个问题,插手法律的世俗正义是否该遭到跟施暴者一样的严惩。
让一个拿粉笔的老师最终举起拳头,实属无奈。
戴维基的复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她也经历了暗无天日的绝望挣扎。
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的帮助,凭她自己,大概也只能做到鱼死网破。
一个神秘的私家侦探,不计酬劳跟个人安危地给她提供帮助。
因为他相信神会保佑自己,相信母亲就是绝对正义的代名词。
在这座外人眼中的罪恶都市里,也有着充满正义感的人存在。
而且,他们的数量也许从来都不居于少数。
私家侦探的出手相助,帮戴维基实现了属于她的世俗正义。
而本该是正义化身的警察,却成了她完成惩罚的最大阻挠。
这点实在太过讽刺,而至于正义的天平应该倒向母亲还是法制,电影有力地给出了它的倾向。
我犹记得影片结尾时,警察劝她放下对准罪人的枪,要她相信司法的公正时。
她那段绝望的独白:没有用的,一定会旧事重演。你根本无能为力,一定还会发生,一样的事根本无能为力。
这段的观感犹如风雨扑面。
最终的反转也给了这部电影相当强的情绪张力。
催泪效果无需多言,反正哭就完事了。
以暴制暴的电影很多,但像《一个母亲的复仇》这样的电影不多。
面对四个暴徒,她步步为营,以一场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来实施惩罚。
那股暗狠狠的劲头,足以给人大仇得报的快感。
这让戏子想起海报上的那句话:“正义到不了的地方,还有母亲”。
原文链接:按摩师刘成刘雪小说免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