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31 admin
主角是林夏周叙白的《白昼如夏》,是作者“喜欢麻子菜的泰罗”的作品,主要讲述了:在离家多年的小镇街头,在桂花开始飘香的九月午后,他站在街角的咖啡店外,手里拿着两杯外带咖啡,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小学操场。那一刻,时光仿佛倒流回七年前,她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个下午。十九岁的林夏在大学图书馆四楼...

在离家多年的小镇街头,在桂花开始飘香的九月午后,他站在街角的咖啡店外,手里拿着两杯外带咖啡,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小学操场。
那一刻,时光仿佛倒流回七年前,她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个下午。
十九岁的林夏在大学图书馆四楼靠窗的位置上看书呢,窗外是初夏饱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绿色。
一个男生抱着几本建筑学书籍在她对面坐下,她抬头瞥了一眼,就这一眼,她的心跳突然失控。
后来她知道他叫周叙白,比她大两岁,建筑系大三学生。
他们因共同参加一次志愿活动而相识,成了偶尔会一起吃饭的朋友。
林夏从未告诉他,每次见面前,她都要在心里演练无数遍对话。
然而就在她鼓起勇气准备告白的前夕,周叙白消失了。
有人说他去了国外做交换生,也有人说他家里出了事休学了。
总之,他就像人间蒸发一样,从她的生活里彻底消失,连社交账号都全部停用。
这一消失,就是三年。
三年后,林夏在表哥的婚礼上再次看见周叙白。
他是新郎的大学同学,坐在亲友席的第二排。
他变了,原本柔和的面部线条变得硬朗,眼神里多了些她看不懂的深沉。
茶歇时,林夏端着香槟走到他面前,声音微颤:“好久不见,周叙白。”
他转过头,眼神有片刻的茫然,随后恍然:“林夏
真巧。”
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,之后几周,偶尔一起吃饭、看电影。
林夏觉得,那段失而复得的时光美好得不真实。
她再次萌生告白的冲动,在一个周五晚上,她发消息约他第二天见面。
“我有重要的话想对你说。”
他回复:“好啊,我也有事想告诉你。”
林夏以为那是命运的安排,一夜未眠,设想了无数种可能。
然而第二天,她刚到约定地点,他就先说出了那个消息:“我要去上海工作了,下周三就走。”
她愣在原地,所有准备好的话都哽在喉咙裡,最后只化作一句:“祝你前程似锦。”
那场她预谋已久的告白,终究没有说出口。
告别周叙白后,林夏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叫“深海”的男人。
他们聊了三年,从日常琐事到人生哲学,无话不谈。
当他提出见面时,林夏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她坐了四小时高铁去他的城市,在约定的咖啡馆里,他比照片上还要英俊。
然而晚餐后,他暗示想去酒店“休息”时,林夏突然明白,他想要的只是**。
“我以为我们之间有更多的东西。”
她站起来,声音克制却掩饰不住失望。
“都是成年人了,别这么天真。”
他笑着说。
那天晚上,林夏搭最晚一班高铁回家,在车上删除了他所有的联系方式。
车窗倒映着她流泪的脸,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在错的时间,爱上错的人。
进入研究生阶段,林夏努力开始新生活。
她在晚会上看过一个男生跳现代舞,被他的表演打动,但从未想过会认识他。
直到一次在学校羽毛球馆,她不小心把球打到了隔壁场地的男生身上,转身道歉时,才发现就是他——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人。
他叫周屿,比她还小一岁,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。
那时林夏刚经历“深海”带来的伤害,放假回家后,不知怎么就开始了和周屿每天通电话的习惯。
他们聊到深夜,一起打游戏,分享彼此喜欢的音乐。
三个月下来,通话时长累计上千小时。
回到学校后,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。
林夏练琴时,周屿会来琴房陪她,听她弹琴。
每周三下午,她会买两份甜点,一份给他。
她感觉得到,他们之间的友谊正在变质,变成某种更微妙的东西。
直到那天,她心里莫名慌乱,总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。
她约周屿出来,想告诉他自己的感受。
然而周屿那天因导师紧急召见没能赴约。
等他们再见面时,已经是三天后,他带着一个女孩出现在林夏面前。
“这是我女朋友,晓雅。”
林夏看着周屿脸上从未对她露出过的温柔神情,突然明白心里那股不安的来源——直觉早已预警了这场失去。
之后的几个月,她只能远远看着他,看他为女友撩起散落的头发,看他与别人共享她曾以为专属于他们的默契。
直到她因家庭原因不得不提前结束研究生学业,离开那座城市。
而现在,周叙白就站在十米之外,像从她层层叠叠的回忆里走出来一样真实。
他似乎察觉到她的注视,转过头来。
目光相触的瞬间,林夏看见他眼里闪过的惊讶,随后化为一种复杂的情绪。
他向她走来,步调不疾不徐,如同七年前图书馆那次初见。
“林夏,”他停在适当的距离,声音比记忆中低沉许多,“好久不见。”
她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,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微光。
“好久不见,”她微笑着说,内心异常平静,“你回来了。”
这一刻,林夏突然明白,有些故事不需要结局,它们本身就已经完整。
那些未能说出口的告白、无疾而终的暗恋,都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,塑造了今天的她。
周叙白也许会再次成为她的朋友,也许这次见面后又会消失,也许他们会有新的故事。
无论如何,她都已准备好继续前行。
因为最美的从来不是结局,而是那些让我们心跳加速、热泪盈眶的瞬间本身。
林夏没有想到,与周叙白的第二次重逢,发生在她最狼狈的时刻。
暴雨如注的深夜,她的车爆胎在郊外公路边。
手机电量告急,雨刮器疯狂摆动也赶不上雨水倾泻的速度。
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希望时,一道车灯从后方照亮她的车窗。
敲她车窗的人,是周叙白。
“需要帮忙吗
”他的声音在雨声中有些模糊,但那双眼睛,十年过去,依然让她心跳漏了一拍。
更换备胎的过程沉默而高效。
周叙白脱下西装外套,只穿一件白衬衫在雨中忙碌,林夏撑着伞站在旁边,光线昏暗,她看清了他左手无名指上没有任何饰品。
“你怎么会路过这里
”她终于问出疑惑。
“不是路过。”
他头也不抬,熟练地拧紧螺丝,“我从咖啡馆就跟着你了。
看你方向是往城外开,雨这么大,不放心。”
林夏怔住,原来下午在咖啡馆门口的告别,他并没有真的离开。
车胎换好后,周叙白浑身湿透。
林夏递去纸巾,他接过时,手指无意擦过她的手腕,两人都顿了一下。
“谢谢你。”
林夏说。
“这次,”周叙白看着她,“可以留下你的电话号码吗
不是微信,是电话号码。”
林夏这才意识到,下午他们交换的只是社交账号,而他一如既往地不用那些流行的通讯软件。
“你消失的那三年,”她鼓起勇气问出藏在心中十年的问题,“是为什么
”周叙白沉默片刻,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:“我父亲去世了,家里出了很多事。
我休学回去处理一切,也...结束了一段不合适的感情。”
“结束感情
”“当时的女友,无法接受我家庭的变故。”
他说得轻描淡写,但林夏能想象当年的他承受了多少。
“为什么不告诉我
”“那时候的你,看起来太美好了,林夏。
我不想用我的混乱打扰你。”
这句话在雨中回荡,比任何告白都更触动她。
原来他当年的不告而别,并非因为她不重要,而是因为她太重要。
接下来的几个月,他们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节奏见面。
周叙白不再是十年前那个让她捉摸不透的男生,现在的他是个建筑师,依然沉默,但目光中的深沉变成了专注。
他带她去参观他设计的建筑,告诉她每一处线条的意义。
“建筑和人生一样,”他指着自己设计的图书馆的弧形结构,“最重要的不是表面多么华丽,而是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”
林夏也在变化,她不再是从前那个只能远远望着他、等待他回应的女孩。
她开始告诉他这些年的经历——网络相识的“深海”如何让她失望,周屿的恋爱如何让她心痛,以及这些经历如何让她学会珍视自己。
“我谈过一段认真的恋爱,”一次晚餐时,周叙白突然说,“去年分手的。”
林夏切牛排的手停住,抬头看他。
“她是个很好的女人,但我们想要的生活不同。
她想要事业上的伙伴,而我只想在下班后,和爱的人一起吃顿热乎的饭。”
他笑了笑,“很平凡吧
”“不,”林夏轻声说,“很真实。”
真实得让她心动。
林夏在周叙白的公寓帮他整理书籍——他们认识十周年那天,他第一次邀请她去他家。
在翻到一本旧相册时,她意外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,夹在他大学时代的笔记本里。
那是她二十岁时写给他的便条,约他在图书馆见面。
她一直以为他从未收到,因为她在那天等了整整三个小时,他都没有出现。
周叙白从厨房端茶出来,看见她手中的纸条,表情变得复杂。
“我收到了,”他承认,“那天我去了,但在远处看着你,没有上前。”
“为什么
”“因为我当时已经决定休学回家。
看着你在阳光下读书的样子,我觉得自己不配打扰你的世界。”
他深吸一口气,“那三年里,这张纸条是我唯一的慰藉。
它证明曾经有那么美好的一个女孩,愿意等我。”
林夏的眼泪无声滑落。
十年的误解,原来不是无情,而是太过深情。
“林夏,”周叙白第一次主动握住她的手,“十年间,我无数次后悔当初的选择。
所以当我在雨中再次看到你时,我知道这是命运给我的第二次机会。
这次,我不会再因为自以为是而放弃。”
他带她来到保留原样的四楼靠窗位置,阳光透过玻璃窗,与十年前如出一辙。
“十九岁的林夏,”他单膝跪地,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小盒子,“你愿意给三十四岁的周叙白一个机会,让他用余生的每一天,弥补那错过的十年吗
”林夏没有立即回答,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,看着他们交错十年终于重叠的人生轨迹,看着那些遗憾如何成为他们重逢后更加珍惜彼此的理由。
她伸出手,不是去接戒指,而是轻轻抚摸他眼角的细纹。
“我们不只需要弥补过去,”她微笑着说,“我们更需要创造未来。”
窗外,阳光正好,一如他们初见的那个午后。
但这一次,他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林夏和周叙白的婚礼简单而温馨,在亲友的祝福中,他们开始了期盼已久的婚姻生活。
周叙白的工作室步入正轨,林夏的钢琴教室也招到了第一批学生。
他们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努力,然后回到共同的家,分享一天的疲惫与喜悦。
变故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周二傍晚。
林夏提前结束课程回家,想给加班的周叙白一个惊喜。
在他的书房里,她无意间碰落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铁盒。
盖子摔开,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——除了她熟悉的那张泛黄纸条,还有厚厚一叠照片。
照片上的女人,有着与她惊人相似的眉眼和笑容。
林夏颤抖着拾起最上面的一张,背面是周叙白熟悉的笔迹:“摄于溪城,2018年夏。”
2018年,正是他消失的那几年。
她继续翻看,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不同地方:溪城的古桥、洱海的日出、哈尔滨的雪景。
照片中的女人有时大笑,有时沉思,而最让林夏心惊的时,那些姿势、那些角度,都像极了她与周叙白重逢后,他为她拍摄的照片。
甚至连他们蜜月旅行的路线,都与这些照片的顺序重合。
盒子的最底层是一本日记,林夏犹豫再三,还是翻开了它。
“今天带小夏去了溪城,她站在桥上的样子,让我恍惚间看到了另一个她。”
“她说想吃火锅,辣得直吐舌头的模样,连习惯都那么相似。”
“我是否在透过她,弥补那些年的遗憾
”日记里的“小夏”显然是她,而“另一个她”是谁,不言而喻。
林夏瘫坐在地上,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。
那些她以为的真情告白,那些她珍视的独特默契,原来都不过是另一个女人的影子。
周叙白回家时,看到的是收拾好的行李箱,和林夏苍白而平静的脸。
“我需要搬出去住一段时间。”
她说,声音没有波澜。
“为什么
”周叙白错愕地看着行李箱,又看向她。
林夏把那张溪城的照片推到他面前:“因为我终于明白,你爱的从来不是我,而是你按照她塑造出来的幻影。”
周叙白的脸色瞬间变了:“你翻了我的东西
”“是啊,我不该翻的。”
林夏苦笑,“不翻,就可以继续活在你编织的梦里,做那个完美的替身。”
“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...”“那是什么样
”林夏打断他,眼泪终于落下,“我们的相遇,你的深情,甚至连蜜月路线,都是按照你们曾经的轨迹。
周叙白,对你而言,我到底是什么
”周叙白沉默了。
这种沉默比任何回答都更让林夏心碎。
林夏搬回了婚前自己买的小公寓。
周叙白每天都会发来信息,打电话,她一概不接不回。
钢琴教室的家长委婉地问她是否遇到了困难,因为最近的课上都感受不到她往日的热情。
林夏只能道歉,然后更加努力地掩饰内心的空洞。
一个月后,林夏在教室外看到了那个照片上的女人。
她比照片上更瘦一些,穿着简单的连衣裙,气质温婉。
见到林夏,她微微一笑:“我是苏晴,周叙白的...前女友。
能和你聊聊吗
”咖啡馆里,苏晴第一句话就让林夏愣住了。
“我知道你看了那些照片和日记。
事实上,是我告诉周叙白,可以把那些东西留着的。”
“为什么
”“因为那是他的过去,而我认为,真正成熟的婚姻,应该能容纳彼此的过去。”
苏晴搅拌着咖啡,语气平静,“但我没想到,这会伤害到你。”
林夏沉默着。
“我和周叙白是大学时在一起的,那时我们都太年轻。
他父亲去世,家里陷入危机,我因为家人的强烈反对和他分手。”
苏晴的眼神有些遥远,“这是我的遗憾,也是我的怯懦。”
“后来我生病了,治疗期间,周叙白不知从哪里得知消息,来看过我几次。
那些照片,都是那时拍的。
他说想帮我留下一些纪念,万一...我的家人也有个念想。”
林夏怔住了,她从未想过是这个原因。
“你很幸运,林夏。”
苏晴看着她,“周叙白爱你,比我见过的任何一对夫妻都要深。
你知道吗,他每次来看我,说的都是你。
你的钢琴教室,你做的菜,甚至你生气时的小动作...他的整个世界都是你。”
“那日记里的话...”“人在面对生死时,总会有些感慨。
他看着我这个将死之人,难免会想起过去,但这不意味着他活在过去的阴影里。”
苏晴微笑,“事实上,他一直在向前看,因为他的未来里有你。”
林夏低头,看着杯中晃动的咖啡,思绪纷乱。
送走苏晴后,林夏在公寓里坐了一整夜。
黎明时分,她拨通了周叙白的电话。
三声后,电话被接起,那头是他沙哑的声音:“林夏
”“我想听听你的解释。”
她说,“全部。
原文链接:白昼如夏(林夏周叙白)_白昼如夏